透過玄關小陽台與和室書房的玻璃窗,餐區可引入室外綠景,讓光線溫暖室內。
「家」是一個人生活、歸屬之處,不論精美豪宅,小坪數公寓,不同空間都有獨屬於主人的風格。而若要為「老屋的溫度」定義一種風格,大概就是溫暖、回憶、再生吧!得到2016年iF Design Award與2016年A' Design Award室內空間住宅案銀獎,「老屋的溫度」為聿和空間整合設計的作品,在設計師尤噠唯帶領下,原本的老屋如鳳凰浴火般,保留既有的歷史回憶,也擁有新生的繽紛創意。
「老屋的溫度」為兩層樓的住家空間,打開大門,踏入一坪多的玄關陽台,右方是千坪綠意公園、101高樓景觀,左方的落地玻璃讓屋內與屋外視線毫無阻隔,從內可見室外美景,從外可以感受屋內溫暖。進入室內,左方為餐廚整合的多功能空間,右方為架高木地板組成的和式書房,前方則為小孩房。不同於多數空間以客廳為主要招待場域,「老屋的溫度」選擇讓人一進門就來到餐區,伴隨窗外自然綠景,L型廚房、酒櫃包圍著空間中央的木質桌椅,功能上不僅滿足備餐、烹飪的需求,也可以佐餐宴客,小酌紅酒、暖茶,後方擺放的鋼琴時而伴奏,室內輕音樂悠揚。而與戶外景觀連結的窗面架設一方木桌平台,作為女主人研究食譜、休憩的好地方。
另一頭架高地板的書房設計,融合多功能和室想法,利用粗細不一的實木格柵,搭配中空板設計的拉門,既是餐廳、走道的主牆,也是書房隱私的屏障,一開一合之間,重新詮釋現代和室在居家空間中,區隔與開放延續的彈性。一室多用的書房設計,平時除了提供家人共同閱讀的空間,地板下另有可收納行李箱之設計;書房也擴充宴客餐區使用上的彈性,酒足飯飽後,移動至多功和室,遠離油膩、另闢茶區,轉換心情,延伸話題,更添溫情。
經過餐區與書房,則是屬於小孩的天地。小孩房內大片窗戶引入綠景,用回收而來的舊料檜木作成聞香主牆、架高木地板,讓外頭的綠色元素與室內檜木香氣相互呼應,搭配實木台面及鐵件書架,空間不僅鋪陳放鬆、簡單的調性,也多了孩子們時而認真、時而玩耍的隨性。順著餐區旁的鐵梯緩步而上,來到位於二樓的起居空間。沙發、實木書桌、Eames設計的躺椅,木百葉外的露台,單純卻各有特色的物件組成起居空間。屋頂的鐵件為房子本身留下的桁架系統,斑駁的牆面可以見到壁癌痕跡,設計師並未將之全新翻修,而是留下痕跡,屋內屬於過往的回憶就像陽光下曬太陽的水,溫暖的恰到好處。
起居室上方的桁架系統與斑駁的牆面傳遞老屋回憶,與充滿現代感的沙發、躺椅相互交融。
除了老屋留下的記憶,整個起居空間中最引人注目的,不外乎彩色電視牆。設計師利用回收木棧板,運用巧思將木棧板間的空隙加以利用,先量好每個空隙的大小與相對位置,再於古老的牆上與管線漆上七彩顏色,雖然過程不如設計單純牆面容易,卻成就一個兼具創意、美觀、實用功能的新設計。繽紛的漆牆,可以收納、展示,牆上放置木作的活動層板,可視需要變換位置;擺上掛勾就能隨意吊掛衣物或盆栽,繽紛、柔和、活潑的調性令第一次來訪的人們目不轉睛。
彩色電視牆由回收舊棧板與七彩油漆組成,兼具創意、美觀、實用功能。
起居室旁的衛浴空間以紅色磚牆隔絕,紅色磚牆彷彿讓人回到舊時光的老房子,樸實、純真、而美好。起居室中書桌後方有一堵牆,乍看之下是常見的水泥抹牆,細看才會發現它是一堵利用澆灌而成的杉紋水泥沙牆。杉紋水泥沙牆將空間一分為二,區隔二樓空間的起居室與主臥,一面作為起居室的背牆,另一面則成為主臥室的主牆,長型空間也因著泥牆,既通透又相互獨立。
起居室旁分別有紅磚牆與水泥牆,傳遞舊時光的純樸,美好。
澆灌而成的杉紋水泥沙牆區隔二樓的起居室與主臥,讓空間既通透又相互獨立。
整個空間中,為了保留屋子最原始的風格,設計師也將裝置棧板牆的剩料,做成椅凳、茶几、床邊櫃及床架......等傢俱設計,呼應老舊斜頂、桁架與斑駁的泥牆,幾張60、70年代的經典椅,也讓老屋陳舊的細節更加彰顯。
起居室也採用大面窗引入室外綠意。
乍看之下是擁有木頭元素的現代簡約風格,細細品味,舊屋的回憶從各個角落悄悄湧現。斑駁掉漆的牆面、古老生鏽的鐵件、令人懷念的紅磚,回收棧板組成的彩色電視牆,新與舊的物件伴隨外頭的綠景,在留有歷史記憶的老房中旋轉、舞動,交織成溫柔卻輕快的旋律。「老屋的溫度」,新與舊,屋內與屋外,人與人,在聿和設計團隊巧思下,不同的生命,組成盈滿老屋的溫度。
資料來源◎聿和空間整合設計
整理◎龔千容
About the project
設計單位:聿和空間整合設計
設計:尤噠唯、林睿擇、林佳慧、謝孟吟、鍾昂志
室內面積:52坪
使用建材:回收棧板、舊料檜木、實木、玻璃、鐵件、水泥、磚
作品地點:台北
攝影:鄒昌銘
資料提供:《台灣室內設計雜誌》宏觀視野股份有限公司
【小編推薦】
【延伸閱讀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