色靜深松裡
資料提供◎大研室內設計有限公司
整理◎編輯部
在建築與空間設計上,「色靜深松裡」以素樸寧靜的語彙,安靜地植於土地,淡淡地融入城市之中。
期待建築像是一首詩,觸動人們的心靈。
有如《道德經》七十二章提及,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,不喧囂、不爭奪、不炫耀,以謙遜姿態表露里仁為美的淳風。
反影入森林,建築涉及心靈幽微深處,鏡射反影室內與室外的借景。未經修飾的混凝土牆,如實記錄材料的當下。
建築的樹立是與自然、山水、材質對話而共生。
「聲喧亂石中,色靜深松裡。漾漾泛菱荇,澄澄映葭葦。我心素已閒,清川澹如此」。
「色靜深松裡」為安頓,遺世獨立內向空間;為山水,在建築的室內中畫一幅寫意山水。
「色靜深松裡」為一接待中心,但相對房屋銷售市場上短暫的臨時性空間,這棟位於台中市惠來路的三層樓量體,本質上卻多了點「永久性」。
事實上,業主對這塊基地承租五年時間,相對浮來暫去的接待中心,本案有著常駐扎根的意味。不僅如此,業主希望量體承載銷售機能外亦能表徵企業形象。
設計師利用素來的設計感性結合建築理性,並以《道德經》七十二章「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」,藉聖人對於自身瞭解知之甚明但不加以炫耀,輾轉作為建築量體的性格與對外關係。
「色靜深松裡」的建築空間指涉了自省、自然、安靜與謙遜的內涵,建築的樹立不再是建造者之單向投射,而是與自然、土地、材質對話且共生,因此「自知而不自見」,不再是一種設計上的喧嘩與自我彰顯,而是一份涵養合諧的哲學,透過水泥量體與陽光對話,在深重的陰影裡,潺潺吐露時間存有的永恆密語。
進入「色靜深松裡」,踏上大片草坡,佇足、凝望,兩道牆間帶著虛無的中介,玄關的水瀑營造綠意,幽微的入口洗滌訪客的一身疲憊。
訪者步行進入隱匿的入口,建築立面的開窗關照著外在環境與內在的自醒。
靜謐的建築象徵了旅程的開始,不再為了追尋目的而走,而是為了體會其中。
簷下賞松、谷中聽泉,樹枝探出頭來和訪客隨意地打招呼。
牆的外面是一片綠茵,牆的裏面是潺潺水流,水流潺潺,自然樂音,樸拙材質的意趣呼應環保議題,不過度的包裝,回歸了自然的樸質,鏡射,反影,入森林。
二樓的露台吸納自然,讓建築與自然交會並產生對話。
牆的外面是一片綠茵,牆的裏面是潺潺水流,水流潺潺,自然樂音,樸拙材質的意趣呼應環保議題。
簷下賞松、谷中聽泉,樹枝探出頭來和訪客隨意地打招呼。
靜謐的建築象徵了旅程的開始,不再為了追尋目的而走,而是為了體會其中。
「色靜深松裡」為安頓,遺世獨立內向空間;為山水,在建築的室內中畫一幅寫意山水。
「自知而不自見」,不再是一種設計上的喧嘩與自我彰顯,而是一份涵養合諧的哲學。
資料提供:《台灣室內設計雜誌》宏觀視野股份有限公司
【小編推薦】
【延伸閱讀】